查看原文
其他

经济学人警醒“后真相时代”:情绪远比事实重要会带来什么后果 | 独家编译

2016-09-14 腾讯传媒 全媒派



近日《经济学人》发布一篇文章《Art of the lie》,讲述美选过程中竞选人川普的“断言”与他代表的“后真相社会”,引发社交时代共鸣。




在川普的世界里,奥巴马的出生地不是美国;奥巴马和希拉里创建了伊斯兰国家……这些故事的漫天刷屏是自有其内涵价值,还是恰好顺应了这个“后真相”的社会?


文章把川普先生称作“后真相”政治的典型代表——没有事实依据,仅是靠断言“感觉是这样”。他并未因此受到责罚,反而是进一步向精英权力进发。川普并不是这个现象的个例——波兰政府成员表示美国某死于空难的总统是受到了俄罗斯的刺杀;土耳其政客称最近那场被搞砸的政变是CIA唆使的结果;英国脱欧后,土耳其将加入欧盟并产生大量移民。

 

如果你相信政治需要有理有据,那目前的情况就很让人担心了。强大的民主国家可以用自有的防御对抗“后真相”,但独裁国家很容易被击垮。

 


谎言之王

 

政客散布谎言已不是新闻了:美国前总统罗纳德·里根谎称并未与伊朗进行武器贸易,以确保人质的释放以及支持尼加拉瓜的反叛势力。独裁者和民主党人为了转移对个人无能的指责,纷纷操控了真相。

 


川普质疑奥巴马国籍


但是“后真相”政治并不是由一群不得志的精英哼哼唧唧发明出来的,它展现了这个新时代的一个核心问题:真相没有被篡改,也没有被质疑,只是变得很次要了。曾经,政治谎言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错误的价值观,而川普先生并不会这么做。这些谎言不是为了说服精英群体,毕竟这个群体并不受他们目标支持者待见,而是为了强化偏见。

 

在这场竞选中,重要的不是真相,而是感觉。对竞争者的不信任建立了候选人“我们-对抗-你们”的思维模式,如果你的对手想要告诉你这个事实是错的,那么他/她首先需要在你选择的立场上战斗。比如在脱欧公投中,脱欧派表示欧盟成员的身份每周要花费英国3.5亿英镑,留欧派越是攻击脱欧派夸大事实,这个巨额花费的印象就越会留在公众视野中。




“后真相”政治有很多先例,其中一些充满着正能量。对体系以及公理的挑战是民主的美德;对领袖持有质疑是改革的第一步。

 

但是腐蚀性的力量依然存在,其中之一就是人们的愤怒。当掌权的精英蒸蒸日上时,很多投票者感觉到失望或者被遗忘。技术专家称欧元可以改善生活,萨达姆拥有毁灭性武器,在他们看来这些自私自利的专家根本不值得重视。在西方民主国家中,人们对专家以及机构已经产生了信任危机。

 

“后真相”随着媒体的转型愈演愈烈。新闻信息的碎片化创造了一个原子型的世界,谎话、流言、绯闻在其中高速传播。谎言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,并呈现出真相的样子,相较于主流媒体的信息,网民们更愿意相信彼此。如果出现了与自己立场相悖的证据,人们倾向于先无视这些信息,而善意的新闻则总是包容指责。在报道中,对“公平”的追求常会以放弃真相为代价,产生一种虚假的平衡。NASA的科学家称火星可能无人居住,而Snooks教授说上面挤满了外星人,这真的只是观点不同,而非对事实的争论。




当政治变得像摔跤角斗,为此买单的往往是整个社会。川普先生坚称奥巴马建立了伊斯兰国家,这就妨碍了大家对如何处理暴力极端分子的思考。政治政策是复杂的,但“后真相”政治将这种复杂性描述成政客愚弄民众的手法。因此希拉里·克林顿带薪产假的提议打了水漂,自由贸易的提案也被贸易保护的“常识”淹没了。

 

这样想想也许很诱人:当那些靠狡猾的政策失败了,支持者们就会意识到自己错了。而“后真相”政治最坏的部分就在于,这种自我纠正的机制是靠不住的。谎言让政治系统失调,引发的结果会导致机构内部的疏远和不信任。而这些机构,可能往往正是“后真相”产生的地方。

 


“前真相者”站出来

 

要应对这些问题,主流的政治家需要找到反驳的语言(被称作“前真相”可能算是一个开始),谦逊的态度以及大方承认之前的狂妄也许会有所帮助。真相有着强大的力量,任何政客,如果对观众做出前后不一的许诺,都会被立即曝光在Facebook或者YouTube上。如果一位官员谎称自己参加了某个特定的会议或者进行了竞选募捐,对其邮件的追踪也能使他露馅。

 



当然,民主还有制度体系的帮助。独立的法律系统就有挖掘真相的机制(比如川普的妻子就使用法律对那些关于她过往的谣言进行了还击)。如果川普先生在十月失利,“后真相”便不会那么猖獗了,尽管他已经将其大力发展。而更让人担忧的是像俄罗斯和土耳其这样的国家,独裁者用“后真相”的手段对付缄默的对手。


漂泊在谎言的海洋里,人们无所依靠。对他们来说,“后真相”的兴起也许会让人回到那被压迫的时代。

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